本script為載入jquery核心使用,不影響頁面資訊瀏覽
社團法人中華視障人福利協會

捐款專區

  • ☐ 劃撥捐款:
    ● 帳號:12013814
    ●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視障人福利協會
    ☐ 銀行匯款:
    ● 台北富邦銀行營業部
    ● 帳號:00200-221-670077
    ● 戶名:中華視障人福利協會
    視協廣告 床頭故事
    更多影片分享 更多影片分享
:::* 瀏覽位置:首頁 > 文章分享
  • 字級選擇
  • 大
  • 中
  • 小

文章分享


當靈魂之窗被關閉後----作者 王建立

  • 發佈日期:2015-08-25
  • 照片說明文字一、 前言
    我是一個因疾病而逐漸喪失視力的中年人,目前的視力僅有微弱的光覺,可說是到了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步。由於視力的逐漸轉弱,三年多前不得不離開職場,開始迎接視茫茫的世界所需要的心靈重建、點字、電腦輔助工具以及行動與定向等訓練。

    在雲林濱海小鄉村長大的我,自國小畢業以後,就負笈在外。由於大部份求學期間都是隻身在外,需要自己照顧自己,所以養成了獨立自主及自我約束的個性。閒暇之餘,我喜好閱讀書籍,尤其是名人傳記,從中學到對生命裡的韌性及樂觀進取的精神,這對我在失明後自我重建過程中,的確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柱。

    回顧我的過去,不論求學、工作及家庭一切都那麼平順,每有遭遇到什麼重大的挫折,我是應該心存感恩的。不過沒想到,好景不常,老天爺在我過了四十歲,開始給我嚴厲的考驗,將我的靈魂之窗逐漸關閉。常聽人說,上天若關了你的一扇門後,會再為你另開起一扇窗。那麼未來我的另一扇窗又會在那裡開啟呢?

    二、進入視茫茫的世界
    在我體會到眼睛的視力逐漸衰退到難以復原時,身體狀況相當差,雖然肉體上並沒有極大的病痛,但精神上的焦慮與不安,讓我長時期無法安睡,偶而雖因過度的疲累也會睡著了,不過輕微的周遭動靜很快又使我清醒過來。這時,我想到該開始認識盲人的世界了,便向清華大學盲友會借閱有聲書,他們推薦我可以先聽一聽「迎接視茫茫的世界」這本由美國翻譯過來的書。從書中我獲得有關中途失明者在心裡調適、由視覺以外去體會世界人事物所產生的變化、與家人及朋友間關係的改變、以及學習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盲用輔助工具等方面的知識。這對中途失明者的確是一本實用的好書,頗值得一看。這期間我也盡可能聽各種有聲書及廣播節目。這一切都是為了讓自己可以將注意力從自己失明問題轉移到比較有建設性的增廣見聞上。逐漸的,我的作息恢復了規律,睡眠品質也有很大的改善。

    當心靈問題得到安頓後,我先後到幾個輔導視障者的單位學習不同的實用課程,包括:愛盲文教基金會的點字個別指導、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基礎電腦班、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的電腦進階班,以及中華民國視覺障礙人福利協會的定向與行動課程。這些課程都有它特有的敲門磚功效。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不斷的摸索及不放棄的堅持練習,才可以收到成效。學會了輔助工具只是讓視障者也可以和一般明眼人交換資訊,而定向與行動也不過是增強自我行動的能力。真正有用的是如何切入職場,重新找到舞臺,成為對家人、社會及國家有助益的人,而不是他們的負擔。所以接下來我要探索與追尋的是,窗外的春天要展現什麼?

    三、窗外有春天
    過去我在專業領域上,雖然沒有非常顯赫的成就,但也有一定的專業地位。我原有的專長是需要相當倚賴眼力的核子工程,首先面對的問題是,「我還能勝任或適合繼續原有的專業工作嗎?」遠在美國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Dr. Kunze 得知我失明的消息,曾來信慰問,並鼓勵我堅持原來的理想。我經再三的考慮,認為老天爺既然有意將原來給我的門關閉,那麼我就應該接受這個安排,並勇敢的去探索另啟一扇窗的外面究竟是什麼?雖然面對不可知的未來,內心是有些擔心,有時也不免惶恐,但過去常被我拿來鼓勵自己的信條,「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總是會適時的出現,支持我堅持下去。慢慢的,我替自己規畫出三個領域,包括:投資理財、親子教育及寫作。這些選擇主要考慮到個人的興趣,還兼顧到家庭經濟狀況及我那個才七歲的兒子的需求。一旦決定了目標,我開始借閱相關的有聲書,到社區大學上課及參加讀書會,希望可以提昇這些領域的專業素養,同時也多結交一些朋友。除了繼續自我充實,不斷學習外,我最想要做的事是成立個人工作室,提供家庭理財及親子教養方面的諮商服務。

    四、點滴在心頭
    成為盲人圈中的一員雖然僅有短短三年,以一般學齡來計算,應該只是幼稚園大班罷了!不過我還是想提出來自己在生活上、行為上及社交上的感想,讓一般明眼人及視障朋友參考。

    首先我要說的是有關生活上的改變,基本上,如果透過家人的協助安排,絕大部份個人的生活起居都是可以自理,這種安排基本上就是保持「物歸原處」的精神。家中共同使用的場所擺設力求簡單、井然有序。物件使用後要記得放回原來擺設的地方,否則對於看不見的人可能花了老半天還不一定找得到。我自己對食衣住的需求也盡量簡化,過著儉樸且有秩序的生活,以便於個人的自我管理。在行為表現上,有時無法察覺周遭人的舉止變化或是肢體語言的信息,而表錯情、說錯話,造成他人的誤解。因此,在聽其言後,既然無法「觀其行」,就要在「體其心」上多下功夫。由於這個世界是為明眼人而設計,盲人要與他人溝通或處理一些私事往往要透過明眼人的協助,如銀行帳務、個人私信等。因此有人說,盲人是沒有隱私可言,所以行事更要光明磊落。

    在社交上,如果是透過電話或電子郵件與親友聯繫,這與明眼人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不過如果是在許多人聚會的地方,或公共場所的不期而遇,通常視障者是處於比較被動的地位,也就是別人願意主動過來打招呼,才知道那個人的存在。而在朋友的辨識上,因為單靠聲音來記憶朋友的特徵,雖然碰過幾次面但沒有長談,還是無法記住這位朋友,因此偶而也會被誤解是「目中無人」,有人乾脆就懶得與盲人打交道了。通常我的作法是,一開始就告訴初見面的朋友自己的視力狀況 ,也坦承的表示需要經過幾次的談話才會記住朋友的特徵,朋友也都能體會我的狀況。

    五、結語
    我們這個社會對於視障者仍然存有許多偏見及刻板印象;不是將他們神話了,以為有超能力的感應,就是將他們視為什麼也不能做的廢人。事實上,失去視力的人並不是一無用處,只要在必要的時候提供視覺上的協助,還是有許多事情可以做。而視障者的某些能力,也勿須因為將其標準定得極低而給於特別看待。如果大家願意承認每個人都有不同身心缺陷的事實,那麼視障者只是有了視覺上的缺陷罷了。

    有時視障者的確需要明眼人的幫助;如果能瞭解其需求,並適時給於幫助,將令他們感激不盡。同樣的,視障者也很樂於幫助別人,只要他能力所及,而且給予較充分的時間。因此,如果視障者能多充實自己,培養多項專長,且樂於助人,將可以和明眼人相互扶持、相互幫忙,共同建立互助合作的關係,那麼看不見的人不再只是別人的一種負擔,他也可以回饋去幫助別人,這將是多美好的事啊!
  • 分享
*回上一頁 *到最上面